大洋科技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指数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近日,国内水下装备核心部件领跑者大洋智能(江苏)科技产业有限公司(下简称“大洋科技”)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常金控、常州高新投、启泰资本和某行业投资方联合投资, 指数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研发投入,及销售和生产投入。
大洋科技董事长兼CEO曹阳表示,指数资本为公司的融资之旅提供全程护航,专业的团队、丰富的行业经验,以及高效的执行能力,是我们在资本市场中前行的可靠伙伴。通过本轮融资,大洋科技将持续围绕深海装备的高速化、小型化、静音化、全国产化、集群化等前沿方向,基于公司现有的在深海动力及执行装备领域的研发储备及产业化能力,结合新建的大尺度全海深高压模拟测试系统、水动力性能试验研究仿真平台等研发与产业化综合能力平台,持续提升大洋科技在深海装备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应用“三位一体”协同创新能力,为深海装备行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为深海行业提供一系列优秀的全国产化产品和服务。
指数资本副总裁吴克舟认为,深海是继深空之后另一个重点赛道,政策高度足够高、产业空间足够大、产业链足够长、产业进展速度快,并在深空科技的带动下,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深海装备是产业链核心环节,其中动力及执行系统价值占比大、性能要求高,是保障深海装备稳定执行任务的重要前提。深海是新域,水介质对于动力系统的动密封、流场分析以及噪音控制等指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洋科技凭借多年技术沉淀、正向自主的研发能力,受到行业客户的好评,加速商业化落地。
Q
当下,深海科技为什么是
一级市场最有潜力的赛道之一?
深海赛道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今年3月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纳入“深海科技”,称“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叠加“十四五”规划中“2025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3万亿”的目标,深海科技将成为继航天、量子后的又一国家级战略赛道。
具体来说,深海科技主要指“三深”,即深潜、深钻、深网。产业链上游是技术研发与装备制造,中游是资源开发与探测,下游是应用服务。去年以来,上下游相关企业收获了极为亮眼的增长表现和经济效益,主要原因来自两方面:
第一,产业进展上,国内以UUV、深海空间站、海底观测网等为代表的重大装备或工程均在推进,迅速拉动了上游的发展;
第二,低轨卫星星座建设加速,为深海通信网络提供了更强大的依托。
深海赛道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相似,都具有军民融合发展的底层逻辑,在增强国防力量的同时,提供经济增长新引擎。数据显示,深海科技相关产业规模将超3万亿,市场预期差巨大,是当下不容错过的潜力赛道。
Q
国内水下装备产业存在哪些痛点 ?
深海和太空一样,已成为大国战略竞争的全新主战场,对水下装备的需求不断提升。在民用领域,水下矿产采集探测、水下工程施工、水下机器人、水下考古、水下养殖等丰富多样的应用场景,也对水下装备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时,水下航行器电动化趋势明确,全电推进系统加速取代传统模式。尤其对于小体积航行器,相比海面大型船舶更易实现全电动化,从而提高动力推进效率、节省成本,同时提升空间利用率。
但国内水下装备产业仍存在诸多困难。第一,基础工业薄弱,国产厂商统型难度高;第二,国产化程度低,外资产品不符合中国海洋装备现状,国产需求强烈;第三,商业化能力弱,供应商产品较为单一,应用场景狭窄;第四,海外技术封锁,国内多为逆向研发,创新能力匮乏,且美国禁售力度大,很多技术资料被封闭。
Q
大洋科技给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大洋科技是国内水下装备核心部件领跑者,布局了工业级水下执行机构、消费级水中动力设备、教育级水下机器人等多条产品线,全系列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40+项,已授权发明专利4项,并斩获德国红点奖等10余项国际大奖。公司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领军人才创业重点企业等荣誉称号。
大洋科技通过核心部组件的单点技术突破,打造领先产品,有望实现弯道超车,助力行业突破困境。公司积极响应国家自主研发要求,正向研发打造壁垒,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产品抗风险能力强,保障国家安全。与此同时,大洋科技不断拓展商业化场景,将军用技术运用于民用产品,实现军民融合发展。
Q
大洋科技具备哪些独特优势?
① 构建全类产品矩阵,推动规模化应用
动力及执行系统作为水下航行器的核心部件,价值占比达到总装备的20%~25%。大洋科技以此切入,打造了军用级+工业级水下装备,包括水下推进器、水下舵机、水下减速电机、水下电动推杆、水下AUV 动力段等产品,适配下游各行业多类细分应用场景。
② 多年技术沉淀,正向自主研发打造壁垒
大洋科技拥有一支技术与工程经验丰富的核心团队,其中董事长&CEO曹阳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以深海装备领域的课题先后入选了江苏省双创人才、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人才计划。
团队通过正向研发,实现多项底层技术突破。如水下动密封技术和流体设计能力,直接决定航行器的可靠性;自主研发水下高磁密度直流无刷电机,提供全转速范围高效率动力源;100%国产化的水下电子控制技术,可长时在高压、高盐、高低温等恶劣环境下实现稳定驱动;水下噪音控制技术,搭建噪声特性数据库,匹配最优降噪方案。
③ 顶尖商业化能力,已有多项目实现量产
目前,大洋科技已实现多个项目量产,与国内多家主流院所、高校达成深度合作关系。量产客户包括体制内多家船舶、航天、自动化、电科等研究所,合作高校包括浙大、上海交大、湖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
Q
投资机构如何评价大洋科技?
常金控股权投资一部总经理蔡道远表示:深海潜水器动力系统由于工作场景特殊,需满足防磁泄、压力调节、密封性强、小型化、大推力等诸多性能要求,在系统与算法设计、制造和装配工艺等方面需要深厚的技术积累和行业经验,大洋科技已实现多个军工项目量产,与中国船舶、中国航天等国家核心院所以及各大高校达成深度商业合作关系,构建军用级+工业级水下装备全类产品矩阵,已在该领域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常州高新投三晶基金表示:大洋科技凭借扎实的水下特种电机技术积累和正向研发能力,实现了核心零部件全国产化,产品线丰富且经过深海验证。在国家加强新域新质作战力量的政策驱动下,水下无人装备需求激增,公司通过"军选民用"模式快速切入军工供应链,已获得小批量订单并呈现增长趋势。其定制化转标品的策略与中船体系等军工单位对高配合度、稳定供应链的需求高度契合,有望在海洋科技行业黄金期中加速渗透。
启泰资本表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深海科技”首次被正式列入国家未来产业发展重点,凸显了国家对海洋强国战略的高度重视与进一步深化。与此同时,我们有幸参与了对大洋科技的投资。大洋科技是国内水下执行机构与动力设备领域的领先企业,已构建军工&工业级水下装备零部件全类产品矩阵,实现多个项目量产,与国内主流院所、高校达成深度合作关系。公司多个产品打破欧美国家技术封锁,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我们相信大洋将继续乘风破浪,持续“死磕”技术,扩展品牌与市场优势,为我国实现全国产化海洋装备贡献自己的力量。